拔牙前后必知的8件事:告别疼痛恐惧,科学应对更安心
提起拔牙,很多人立刻联想到电钻声和钳子碰撞的恐怖画面。事实上,现代牙科技术早已让拔牙变成快速的常规操作。作为从业多年的医美健康编辑,今天就带大家用直白的语言了解拔牙全过程,帮你扫清误区,做好充分准备。
什么情况需要拔牙?
当牙齿出现以下问题时,医生可能会建议拔除:蛀牙已牙根、智齿横向生长顶坏邻牙、牙齿拥挤影响矫正、牙周病导致牙齿松动等。多数情况下,医生会优先尝试保守治疗,拔牙永远是后的选择方案。
拔牙前24小时注意事项
预约上午拔牙更有利于观察术后情况;避免空腹或吃得过饱;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需提前告知医生;女性尽量避开生理期。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:提前用漱口水清洁口腔,能降低感染风险。
术中真实感受
局部麻醉后,你只会感觉到医生在"摆弄"牙齿而不会疼痛。复杂牙可能需要切开牙龈,这时会有轻微牵拉感。整个过程通常10-30分钟,复杂智齿可能延长1小时。现在很多机构配备橡皮障隔离技术,完全避免器械碰触口腔其他部位的不适感。
术后护理黄金48小时
紧咬止血棉球40分钟;24小时内不要漱口刷牙;冰敷可缓解肿胀但每次不超过15分钟;睡觉垫高枕头。饮食推荐温凉的粥、鸡蛋羹,切记用未拔牙侧咀嚼。有个实用小技巧:把矿泉水冷藏后轻贴脸颊,比冰块更舒适。
这些情况要立即复诊
持续出血超过4小时、剧烈疼痛服药不缓解、面部肿胀持续加重、出现发热畏寒等症状。特别注意:如果发现口腔有异味,可能是干槽症的前兆,需要处理。
拆线后还要注意什么?
通常5-7天拆线后,牙龈仍有轻微凹陷。建议继续避免食物2周,使用冲牙器时要避开伤口。有健身习惯的朋友注意:剧烈运动可能引发迟发性出血,建议休息3天以上。
关于缺牙修复的时机
前牙建议尽早修复避免影响美观,后牙等待2-3个月骨组织稳定。很多人不知道:长期缺牙会导致邻牙倾斜、对颌牙伸长,终影响咬合功能。目前种植牙、桥接等方式都很成熟,具体选择要结合口腔CT评估。
特殊人群拔牙须知
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60/100mmHg以下;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低于8.8mmol/L;孕妇相对期是4-6个月;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。这类情况建议选择综合医院口腔科,应急更完善。
记住,规范的拔牙操作不会损伤神经或影响面相。关键是选择正规医疗机构,术后严格遵循医嘱。如果你正在为拔牙焦虑,不妨把这份指南收藏备用,遇到具体问题还是要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