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是怎么引起的?预防和治疗全攻略
刷牙时出血、牙龈红肿、口臭难闻……这些症状你有吗?很多人以为只是"上火",殊不知可能是牙周病在作祟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困扰无数成年人的口腔问题。
牙周病是什么?
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,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两种。简单来说,就是牙齿的"地基"出了问题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轻则导致牙龈萎缩,重则牙齿松动脱落。
为什么会得牙周病?
牙菌斑是罪魁祸首。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残渣在口腔内会形成一层细菌膜,清洁不到位就会越积越厚,引发炎症。除此之外,吸烟、内分泌紊乱、遗传因素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。
这些症状要警惕
1. 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 2. 牙龈红肿、发亮 3. 口臭持续不消 4. 牙齿松动或移位 5. 牙龈萎缩,牙根暴露 遇到这些情况要尽快就医检查,别等牙齿松动才后悔。
牙周病如何治疗?
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程度决定: 轻度:洗牙+抛光,去除牙结石 中度:龈下刮治,清除深层菌斑 重度:可能需要手术 记住,牙周病治疗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一般需要3-6个月才能看到明显。
日常预防5要点
1. 正确刷牙:每天2次,每次3分钟,采用巴氏刷牙法 2. 使用牙线和冲牙器:清洁牙刷够不到的地方 3. 定期洗牙:少每年1-2次 4. 戒烟限酒:降低患病风险 5. 均衡饮食:多摄入维生素C
常见误区要避开
很多人以为: "洗牙会让牙齿变松"——事实是牙结石清除后可能会感觉松动,但这是暂时的。 "牙龈出血很正常"——持续出血说明存在问题。 "年纪大了牙齿就该掉"——牙周病才是主因。
特殊人群要注意
孕妇、糖尿病患者要格外重视口腔卫生。孕妇激素变化容易引发"妊娠性牙龈炎",而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慢,牙周病更难控制。建议这些人群每3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。
治疗后的维护很重要
很多人治疗后掉以轻心,导致复发。建议: 1. 严格遵医嘱复诊 2.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 3.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4. 定期复查
早发现早治疗
牙周病就像口腔里的"慢性",早期治疗好、花费少。如果等牙齿松动再就医,不仅治疗复杂,费用也会大幅增加。建议35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的牙周检查。
牙齿健康关系着全身健康。小小的牙周问题可能会引发心脏病、糖尿病等全身疾病。从现在开始重视口腔卫生,别让牙周病毁了你的笑容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