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是怎么回事?关于牙齿健康你必须知道的事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可能不是简单的"上火",而是牙周炎的早期信号。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健康顾问,见过太多人忽视这些小症状,等到牙齿松动才后悔莫及。今天咱们就这个容易被忽略的口腔问题——牙周病。
牙龈红肿出血不是小事
28岁的设计师小林就是典型。半年来自觉口气重,刷牙时牙膏泡沫总是带粉色,直到门牙出现轻微松动才来就诊。检查发现他的牙槽骨已吸收三分之一,属于中度牙周炎。这种情况在25岁以上人群中非常普遍,我国35-44岁人群牙周炎患病率高达85%,但主动就诊的不足20%。
牙周病就像沉默的牙齿,初期不痛不痒,等感觉到牙齿松动时,往往已经错过佳治疗时机。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,紧贴牙齿,刷牙时不会出血。如果发现牙龈颜色暗红、边缘肿胀,甚刷牙出血,这就是身体发出的警报。
治疗要分三步走
对于早期患者,的洁治(洗牙)就能解决问题。通过超声波震荡去除牙龈上方的牙结石,这个步骤可能有点酸胀,但完全在可承受范围内。我常跟患者说,洗牙时的不适感,比起将来牙齿松动的痛苦,实在算不了什么。
中度患者需要龈下刮治,用精细器械清理牙龈下方的牙菌斑。这个阶段治疗可能需要2-4次,每次间隔一周。很多患者反映,做完刮治后,口腔会有种"久违的清爽感",原来发胀的牙龈变得服帖了。
重度患者可能面临牙周手术。去年一位50岁的患者,右下磨牙已经松动到Ⅲ度,我们采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,配合骨粉植入,终保住了这颗功能牙。现代牙周治疗技术已经能让80%的松动牙重获稳固。
日常维护比治疗更重要
治疗只是开始,维护才是关键。建议牙周病患者每3个月复查一次,日常要使用牙缝刷和冲牙器。我办公室常备着几把牙缝刷,碰到不重视维护的患者就送一把——往往下次复诊时,他们都会主动要求再买几把。
正确的刷牙方法更重要。建议使用巴氏刷牙法,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震颤清洁。很多患者改用这个方法后,牙龈出血明显改善。电动牙刷不是必须的,普通牙刷用对方法一样有效。
这些误区要避开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是常见的误解。其实牙缝本来就存在,只是之前被结石填满。去除结石后显露真实牙缝,反而更利于清洁。
还有人认为"牙龈出血是缺乏维生素"。实际上90%的牙龈出血都是菌斑刺激导致,盲目补充维生素可能耽误治疗。前两天就接诊过一位连吃三个月维生素C的患者,结果龈下结石已经堆积成"钟乳石"状。
怀孕期间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,但很多准妈妈担心治疗影响胎儿。其实孕期4-6个月是的治疗窗口期,的牙周清洁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。
早发现早治疗划算
从经济角度看,早期牙周治疗可能只要几百元,等发展到重度可能需要上万元。更重要的是,牙槽骨一旦流失就很难完全。上周一位患者说:"早知道洗牙能解决的问题,何必拖到要手术?"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。
下次刷牙时,不妨多观察下牙龈状态。记住:牙龈出血不是正常现象,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。保持每年1-2次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,才能让牙齿陪我们走得更远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