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个信号告诉你孩子需要看儿童牙科!家长必读指南
近发现孩子吃饭总爱用一边嚼东西?或者乳牙掉了半年新牙还没长出来?这些可能是牙齿发出的"求救信号"。作为从业10年的儿科牙医,我发现很多家长要等到孩子喊牙疼才来看诊,其实有些问题早干预能省掉后续大麻烦。
儿童牙科和看牙有什么区别?
很多家长觉得"反正乳牙要换,随便看看就行",这可是大误区。儿童牙科医生要同时懂生长发育规律和儿童心理,治疗时用的器械都比小一号。比如补牙材料会选释放氟的,矫治器也多采用软性材质。
关键的差别在于:我们不仅要治牙,更要培养孩子终身正确的护牙习惯。就像上周有个7岁患儿,刚开始死活不肯张嘴,经过3次游戏式诊疗,现在自己主动要求检查牙齿。
这5种情况要立即挂儿童牙科号
1. 新牙长出乳牙没掉:俗称"双排牙",超过2周必须处理,否则影响恒牙排列
2. 睡觉长期张嘴呼吸:可能引发腺样体面容,导致上颌发育不足
3. 乳牙提前脱落:外伤或蛀牙导致乳牙早失,需要做间隙保持器
4. 地包天趋势:3岁后下牙包住上牙,越早矫正越好
5. 夜磨牙:长期磨牙会造成乳牙过度磨损,可能影响颌骨发育
家长关心的3个儿童牙科问题
Q:乳牙蛀了要不要补?
必须补!蛀牙会引起牙髓炎,还可能影响下方恒牙胚。临床发现,过早缺失乳牙的孩子,40%会出现恒牙萌出异常。
Q:几岁能做牙齿矫正?
不同问题干预时间不同。比如地包天3-5岁就要干预,单纯的牙列不齐可以等到换完牙。上周接诊的5岁患儿,经过3个月矫治器就解决了反颌问题。
Q:窝沟封闭几岁做合适?
建议3-4岁做乳磨牙,6-7岁做恒磨牙,10-12岁做第二恒磨牙。注意这不是一劳永逸的,每年需要检查封闭剂是否脱落。
让孩子爱上刷牙的实用技巧
近在门诊发现个有趣现象:用沙漏计时刷牙的孩子,牙菌斑指数明显更低。这里分享几个实战经验:
1. 把牙刷当成"牙齿小汽车",让孩子自己"开车"清洁每颗牙齿
2. 使用可吞咽牙膏,草莓味比薄荷味更容易被接受
3. 每周用菌斑显示剂做检查,把清除牙菌斑变成游戏
4. 6岁以下必须家长帮刷,可以采取"膝对膝"的姿势
记住,定期带孩子做口腔检查,发现问题早处理,才是省心又省钱的做法。建议每3-6个月到儿童牙科检查一次,特别是6-12岁换牙期更要密切观察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