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预防保健指南:如何科学护牙防蛀?这8个习惯关键
每天刷牙却还是蛀牙?洗牙后牙龈仍出血?这些问题可能出在口腔预防保健的细节上。相比等到牙齿出问题再治疗,日常预防才是性价比高的选择。今天我们就来普通人容易忽略的口腔保健要点。
为什么口腔预防保健越来越受重视?
根据新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,我国35-44岁人群中,龋齿患病率高达88%,牙龈出血检出率87%。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让龋齿发生率降低60%以上。现在越来越多的口腔机构开始预防保健服务,就是希望大家把更多精力和预算花在预防上。
基础预防:每天必做的4件事
1. 早晚刷牙要用对方法
巴氏刷牙法是推荐的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度水平颤动。很多人习惯横向"拉锯式"刷牙,这样反而会损伤牙龈。电动牙刷确实能提升清洁效率,但手动牙刷用对方法一样有效。
2. 牙线比牙签更必要
牙齿邻面容易藏匿菌斑,牙签容易伤牙龈,牙线才是清洁牙缝的。建议每天睡前用一次,刚开始可能出血,坚持一周就会改善。
3. 饭后清水漱口
餐后立即刷牙可能损伤牙釉质,简单有效的办法是用清水漱口,能清除大部分食物残渣。含酒精的漱口水不建议日常频繁使用。
4. 定期更换牙刷
牙刷3个月就要换新,刷毛变形更要及时更换。很多人一把牙刷用半年,清洁会大扣。
进阶防护:很多人不知道的4个要点
1. 窝沟封闭佳年龄
儿童6-8岁是个恒磨牙萌出期,11-13岁是第二恒磨牙萌出期,这两个时间段做窝沟封闭好。成年人如果磨牙窝沟深也可以补做。
2. 洗牙不是越勤越好
普通人每年洗牙1-2次足够,牙周病患者可能需要3-4次。过度洗牙可能损伤牙釉质,反而得不偿失。
3. 牙膏要换着用
长期使用同一种牙膏,口腔细菌会产生耐受性。建议准备2-3种不同功效的牙膏轮换使用,比如感和防龋齿的交替使用。
4. 牙齿也要"防晒"
长期喝深色饮料或抽烟的人,牙齿容易着色。使用含氟化物的牙膏能帮助增强牙釉质抗酸能力,就像给牙齿涂了防晒霜。
特殊人群的预防重点
孕妇要特别注意牙龈炎预防,体内激素变化会让牙龈更敏感。建议备孕时就做口腔检查,孕期更要保持口腔清洁。
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容易引发牙周炎,这类人群需要更频繁的口腔检查,通常建议每3个月一次。
戴牙套的朋友要格外注意托槽周围的清洁,除了常规刷牙,还要配合使用牙缝刷和冲牙器。
常见误区要避开
"牙齿不疼就不用看医生"是危险的误区。很多口腔问题早期没有明显症状,等到疼痛时往往已经发展到需要根管治疗的程度。
"小孩乳牙坏了不用管"也不对。乳牙健康直接影响恒牙发育,的乳牙龋坏可能导致恒牙排列不齐。
还有人认为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,其实洗牙只是清除了本不该存在的牙结石,牙缝原本就被结石撑大了。
预防保健服务有哪些?
现在正规口腔机构通常会预防,比如菌斑检测、龋风险评估、个性化口腔保健方案等。这些检查能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口腔状况,有针对性地预防。
记住:在口腔健康上花1元预防,相当于省下8元治疗费。与其等牙齿出问题再着急,不如从现在开始重视日常预防。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,才是送给未来自己好的礼物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