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不重视?小心牙齿提前“退休”!
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可能是牙周病在敲门。很多人觉得牙周炎只是小问题,殊不知它已被卫生组织列为第二大口腔疾病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“沉默的牙齿”。
你的牙齿正在经历什么?
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、紧贴牙齿的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,牙龈会先发炎红肿,刷牙时容易出血——这就是牙龈炎阶段。如果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层蔓延,形成牙周袋,导致牙槽骨吸收。就像树根周围的土被掏空,牙齿会逐渐松动甚脱落。
这些信号别忽视
除了常见的牙龈出血,还要警惕这些症状:持续性口臭、牙龈萎缩显得牙齿变长、牙齿松动移位、咬合无力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病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存在双向影响。孕妇若患牙周炎,早产风险可能增加2-3倍。
三个阶段的防治策略
早期干预:每年一次洁牙能清除75%的牙结石,使用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震颤刷牙龈沟)配合牙线,可逆转牙龈炎。
中期治疗:深度洁治(龈下刮治)能清除牙周袋内菌斑,必要时配合局部用药。这个阶段治疗需要3-4次复诊。
晚期维护:对于已出现牙齿松动的患者,可能需要牙周夹板固定。骨缺损病例,引导骨组织再生术能帮助重建支撑。
避开这些认知误区
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——其实是原本被牙结石占据的空间暴露了。“老人才需要担心牙周病”——临床发现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80%。“牙齿不疼就不用看”——牙周病早期往往没有疼痛感。
特殊人群要注意
孕妇雌激素变化会加剧牙龈炎症,建议孕前做好口腔检查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,牙周治疗会扣。正畸人群要格外注意托槽周围的清洁,建议配备冲牙器。
日常防护这样做
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每次刷牙不少于2分钟。牙线要呈C型包绕牙齿侧面上下刮擦。含氟牙膏可增强牙釉质抗酸能力,但漱口水不能替代机械清洁。记住:再好的治疗也不如日常认真清洁。
检查有多重要
牙医会用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(健康值在1-3mm),拍摄全景片观察骨吸收情况。建议每半年做一次牙周检查,就像给牙齿做体检。早发现早治疗,才能保住天然牙齿。
牙齿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伙伴,别等它们“”了才后悔。从今天开始,认真对待每一次刷牙,定期拜访牙医,让健康牙龈成为你的终身标配。





